chenyanmei56
Fluor
Dołączył: 25 Lut 2011
Posty: 9
Przeczytał: 0 tematów
Ostrzeżeń: 0/5 Skąd: England
|
Wysłany: Czw 19:37, 03 Mar 2011 Temat postu: 烈士1948年牺 |
|
|
陈寄宇烈士生前写给自己儿子的信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李文彬 摄
距离重庆千里之外安徽阜南的烈士陵园里,长眠着一位烈士,他叫陈寄宇,加拿大夫妇发帖帮10年前收养中国女童寻亲。这位重庆籍烈士已经在那里长眠了52年……
家乡重庆,他的妻儿整整寻找了62年。时隔半个多世纪,终于找到他了。
也许,牺牲前的那一霎,他一定也很想回家,一定很想再见一眼久别的家人……
父亲最后一封家信是在1946年
从此与家人失去了联系
陈明德是陈寄宇烈士的小儿子,他的两个哥哥都已经离世。对于父亲,他隐约记得一副黑黑的眼镜框……因为那时他才5岁,而如今他已是84岁高龄。
年事已高的陈明德老人对幼时的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了,父亲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一个称号,还有就是母亲口中时常念叨的一个名字。
老人家依稀记得,父亲不大爱说话,教过书,一年难得回家一次,很少陪他们三兄弟玩,更不准他们问自己工作的情况。而这些记忆都是5岁前的,非常零星。他懂事以后,discount mp4,就再没见过父亲,已经79年了!
父亲究竟是哪一年离家的,陈明德老人确实无法回忆起来了(根据他所说当年5岁,我们推算了一下应该是1931年),不过他听母亲说过,父亲刚刚离开的时候,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写封信报平安,可是慢慢的,写信的频率越来越少,每个月一封变成了两个多月一封。
陈明德老人家里还保存着父亲寄回家的每一封信,最后一封寄回的家信是在1946年2月11号,信封上都是用毛笔写的繁体字,信里面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愧疚和感谢,可是从此之后他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。
虽然父亲失去了消息
但家人没有放过一点寻找他的机会
在陈明德老人家里,他坐在沙发上,细细地抿着茶杯中的普洱茶,不时端详放在茶几上的父亲的照片,慢慢地述说着他们的寻找。
没有父亲消息的日子里,一家人虽然照旧生活着,但是一到相聚的时候,空出来的座位总是让母亲平添悲伤,opal outlet,她一个女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不容易,她对父亲的期盼有深深的爱,也有着深深的怨恨。
解放初期,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,看着母亲鬓角的白发,把父亲“抓”回来的愿望更加强烈,他们先后给中央民政部、父亲以前参加工作的部队写信寻找下落,但都石沉大海。
父亲最后的一张照片是留给大哥的,那是他离家之前与战友们的合照,这张照片也成了全家人的珍藏。他们拿着这张照片,辗转找到了照片上的人,但是最近一次见过父亲的人,也是在五六十年前部队与部队汇合时有过短暂相聚。
妈妈临终前,一直念叨着:
一定要找到他……
从1948年开始,找父亲就这样断断续续地持续着,线索时有时无,一晃就过去了60年。
母亲、大哥、二哥相继去世,而陈明德也步入了人生的黄昏,越是在这样的时刻,他就更加想完成母亲、大哥、二哥的遗愿。妈妈临终前,一直念叨着:一定要找到他……
可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不过陈明德老人一点也没有灰心,因为他的子孙们在他们的感染下,也全部背负起了这个重担,一定要找到这个亲人。家里的大小聚会,一家人只要围坐在一起,“找爷爷”必定是全家人热议的话题,拿着那张泛黄的老照片,有时全家人会陷入沉思……
一个普通家庭,60余载的传承,该是一种如何的精神?
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找到
一位名字读音相同的烈士
今年清明,全家人又聚在一起,讨论了62年的话题又被重提,实拍被救行乞儿家气派房屋 乞讨内幕曝光 乞讨儿童。
聊天中,有人提到网上流行的“人肉搜索”,反正也没有试过不如一试?陈明德老人的孙女正在用手机上网,立即在搜索引擎里输入“陈寄宇共产党员”。
惊喜出现了!弹出的窗口显示出和“陈寄宇”只有一字之差的先烈名字“陈继宇”,这篇文章出现在安徽阜南一个网站里,文章里介绍:每逢清明节期间,阜南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群众给“陈继宇”等革命烈士扫墓。
全家人急忙拿出照片和平日里在图书馆查阅的资料作对比,发现相关材料与当时的时间都吻合,大家觉得文章中的烈士很有可能就是一家人苦苦找寻62年的亲人“陈寄宇”,女子为筹集赌资骗取邻居6000元。
一家人所找的亲人在1948年4月牺牲
今年11月15日,陈明德的儿子陈源波和8个堂兄弟姐妹一起,带着爷爷早年的照片、同事的回忆和家信等珍贵资料,从重庆出发千里赴阜南寻亲。
临行之前,陈明德老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平静。他没有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,我们猜测也许那时他心里更多的是一种踏实的感觉,还有一些或许是对有可能失望的坦然……
寻亲的队伍在阜南县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王学科的带领下,找到了现年90岁的石恒山老人,他说:“那是1948年4月28日早晨,陈指导员(即陈寄宇)正在给别人送粮食,当时我听到枪声后就告诉陈指导员敌人来了,叫他离开,可陈指导员为了掩护其他战友离开而没有离开,叫我先走,后来我才得知陈指导员牺牲了……”
陈源波拿出爷爷当年的照片,石恒山老人一眼就认出了陈指导员,他说:“陈指导员给我印象很好,说话和气,见人热情,个子不低,眼睛不好,经常离不开眼镜,很像四五十岁的年纪,老百姓都很敬重他。”
“陈寄宇”就是“陈继宇”
根据对大量证据材料的综合分析,经过多次的走访寻问和辨认照片,陈家几代人苦苦找寻的亲人陈寄宇就是阜南革命先烈陈继宇,安徽阜南县党史办也发了一份函,予以确认。
一家人曾经想过把他的遗骨迁回祖籍,可是陈继宇烈士的烈士陵园在当地已经成为红色教育的基地(1958年陈继宇烈士长眠于此),每年都会有无数人在那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,他的精神在阜南县正在一代代地传承。
经过全家的商议,大家决定不迁回亲人的遗骸,打算只在他的家乡――荣昌烈士陵园为他竖一块碑。
父亲终于找到了,84岁的陈明德老人这一次心里真的平静了。子孙们也带着这个好消息在陈明德母亲的坟前告慰了她的亡灵。陈明德老人没有去,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了,他用淡定、释然的微笑结束了这段62年的“寻亲记”。
本报记者 邹宇 实习记者 陈静
Post został pochwalony 0 razy
|
|